式微到絕跡的租碟店


NHK的《紀實七十二小時》在六月播出了一集名為《大型連休・レンタルビデオ店で描く夢 》(長假在出租錄像店描繪的夢),利用三日的時間觀察一間位於東京影像店的客戶,與他們閒聊。這個紀實的節目主要是視察民情,用微小的眼光看日常、看人生百態。主要訪問不起眼的地方,超市、便利店、餐廳,這都可以揭示到市民的日常生活與他們的故事。影碟店基本上在全球各地都式微,美國的百視達在10年破產,04年結束在港的業務,英國的業務也加結業。日本的影碟店能夠站得住陣腳,沒被家用的電視盒子淘汰實在是一個奇蹟。netflix進軍亞洲第一個落腳點就是日本,要打開電視看節目並不是難事。再加上一打開電腦就可以看視頻,但他們依然鍾愛看DVD到碟鋪打躉,可謂是難得。
借AV的外國人

小時候還是看VHS的年代,家裡附近總有漫畫店與影碟店。小時候就跟爸爸到影碟店,大了才到漫畫店,只需要幾蚊雞就租到帶、租到書看。而現在香港地租愈來愈昂貴,就連看一部電影也需要九十至一百元時,真是不知所謂。還記得小時候一家三口去看午夜場,不就是二、三十蚊,以前的日子做什麼都是草根,就連戲院的味道也是。舊戲院裡總是有抽煙的人、爆粗的人,現在的香港什麼都要講豪華講裝修,結果靚卻失去人情味。香港人的公共空間愈來愈細,可租借的影碟店、漫畫店買少見少。就連大型的影碟公司也結業,這一部份的回憶、選擇就更加悲慘。香港人要看新的電影實在太方面,特別是現在的影碟在影片落畫後快則一個月,慢則兩個月就出版。而日本人在生活上相對沒太方面,人家在精神上的生活也比較豐富,所以當地的影碟店可以二十四小時營業,而且更設成人區。

紀錄片裡的青年人要與女友看動作片、小孩子要看《多啦A夢》,因為多啦A夢會變很多白雲。一對夫婦要為年老的媽媽租片寄到福島,用上快遞,只需要一個星期就看完兼歸還。從事建築的老工人娶了個菲律賓老婆,老婆不在時要看電視劇打發時間。從事保安的工人每星期都會去租碟。四十歲的獨身漢獨自去租碟。還有配音的藝人幻想有一天自己的名字會出現在影片上。這就是他們的故事,與影碟「一期一會」,與影碟渡過連休的日子。

給福島母親寄影碟的夫婦

店裡就是有一種吸引力,你會在那裡因著某套電影的出版而興奮,又會想擁有一間店就可以長期地看過不厭。它讓人忘憂、想像、從當中得到幸福與酸甜苦辣。而香港還是有租貨的小店,但已經不再帶給人有奇蹟之感。一來租的部份本就不多,二來是價錢,買一隻碟是擁有,擁有比起租更便宜。要有百視達這種的大型店是天方夜譚,再者香港人更愛的是「免費服務」,買一個「盒子」什麼也可以看。

今時今日日本尚有租貨店的確是傳奇,也要當地的法制得宜,價錢商宜。可以做到讓電影/電視劇到民間,文化得以發展與延續。然而,香港的確是功利化,賣的不是文化,而是賣感覺。無論是誠品還是HMV已經是形式主義大於內容,HMV有一半都不是賣影碟與唱片,誠品賣的更是生活品味。像日本這種只租不賣的店要生存的確要有合適的租金與捧場客,在香港難以有如此的情懷。

Post a Comment

較新的 較舊

Iklan In-Feed (homepage)

https://www.profitablecpmrate.com/k571cm1jud?key=58ebfa57b7558b15e41bc7bb55a03f31

Update